本报讯(记者程文昭)2月26日,定瓷文化发展研究院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精准监管全覆盖。精准整治全覆盖。
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治理一批的原则,对排查中发现的非法入河排污口,及时封堵,依法彻底取缔。精准排查全覆盖。本报讯(记者赵珍珍、通讯员赵磊)市生态环境局多措并举,持续做好辖区内入河排污口监管,精准治污、科学治水,控制源头污染,确保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精准监测全覆盖。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治理一批的原则,对排查中发现的非法入河排污口,及时封堵,依法彻底取缔。
及时清理河道内及两侧垃圾固废。借助排污口排放监测预警系统和人工采样,开展入河排污口监督性监测工作,全面动态掌握各排污口入、出断面点位污染物量值,有效管控入河污染物排放,及时发现超标排放的入河排污口,并通报相关单位快速处置,立即整改。要强化情报导侦、破案攻坚、查缉堵截,丰富打击手段,坚决防止涉毒问题滋生蔓延。
会议宣读了《定州市无毒市创建工作实施方案》,通报了2021年全市禁毒工作情况,对参加全省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取得好成绩的个人进行了表彰。要加大排查管控力度,完善戒毒康复体系,加强戒毒教育帮扶,巩固创建成效,推动全市禁毒和无毒市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全面推进1368发展布局,建设现代化经济强市、美丽定州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注重社会面宣传,强化宣传教育引导,抓实重点人群宣传,营造浓厚宣传氛围。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充,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文华出席会议。
市教育局、长安路街道作了表态发言张锋对定州在外贸和商贸流通领域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锋来我市调研张才芳参加本报讯(记者杨亚湖)1月11日,省商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锋来我市调研。他指出,定州产业特色突出、基础雄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省直管优势,依托对外开放平台,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市长张才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二文参加。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服务流程,改进服务措施,做好服务保障,加快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锋先后到万达广场、长安汽车河北基地、宝塔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崇文街、宋街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详细了解企业生产、销售、出口和商场供应保障及特色街区发展建设等情况,就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指导意见。要抓实抓细六稳六保工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严格落实一企一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种植辣椒效益好、有奔头。于是,一场大刀阔斧的路域环境整治开始了。
去年以来,我市持续开展农村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下大力改善通行条件,美化路域环境,为百姓打造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和畅、洁、舒、美的道路交通环境。村子里的环境越来越好,住着越来越舒坦。
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以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打通了村民出行堵点,让村民出行变得顺畅,生产生活更有保障。
我市不断探索完善拆建拆改结合长效机制,拆除一处,合理规划一处。这小游园既干净又漂亮,有空就带着孩子来玩。农业龙头企业日益壮大,特色农业遍地开花,现代农业异彩纷呈。目前,帅村全村有960余户,90%以上的村民种植辣椒,种植面积达3000余亩,主要销往湖北、湖南、四川、广西和东北等地,还出口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过村路段平交道口按一低三化标准进行整治,做好日常监管、保洁,做到晴天不带土,雨天不带泥。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
乡村沃野绘新篇回眸2021我市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综述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排排农家院落宽敞整洁,一条条乡村道路平整畅通深冬时节,走进定州乡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宏伟愿景,如同一颗颗梦想金豆,正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呈现出勃勃生机与活力,散发着浓浓乡愁与乡韵。去年路域环境整治开始后,清辛庄村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084乡道两侧违建进行彻底整治,拆除道路两侧违建65处,其中违建房屋2280平方米,清理垃圾、杂物2000余方。
截至目前,全市平交道口已完成硬化149702平方米,沿街企业、门店前已完成硬化98897.2平方米。拆违只是手段,整治路域环境才是目的,还路于民,还绿与民。
我市依托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深入推进科技、绿色、质量、品牌四个农业建设,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高标准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6.02亿斤,生猪存栏新增5.3万头,奶业新增1.8万吨,果菜产量稳步增长,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村民马丰掩不住满眼高兴。去年以来,我市以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为抓手,做好闲置宅基地退出和盘活利用文章,统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充分利用废弃宅基地,结合农村特点,突出便民实用,科学规划建设小广场、小游园、小果园、小菜园等,扩大了村庄生态空间,改善了人居环境,提升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众生活。这20处闲散宅基地大多都是长久无人居住,院内到处是荒草、垃圾,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我家种了23亩的辣椒,今年价格比去年要高一些,效益还不错。
我市被确定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区、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各乡镇(街道)迅速行动、加快推进,对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有碍观瞻的构筑物、违章建筑进行拆除,建筑控制区内公路修建前的建筑物、构筑物禁止扩建,做好沿线村庄住宅(店、厂)门前至公路界裸露土地硬化绿化工作。
县道及国省干线公路村外段,挖出道路两侧边沟,恢复公路原貌,统一种植乔木,做到一路两沟四行树田路分家。截至目前,已完成拆违面积63348.4平方米,清除主要道路两侧杂草348282平方米。
对过村路段的民用道口自行硬化。投资1.1亿元支持13家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高端设施葡萄、特菜、富硒黑小麦等特色产业,特色产业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支持首农、新希望、伊利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领军品牌做大做强,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农村电商全覆盖,加快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对乡村道口、田间道口实施硬化。做好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这篇大文章,就能催生新动力、实现新跨越,把乡村振兴一盘棋下活。长安路街道孟家庄村大力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利用退出宅基地修建了织圣堂、孟氏书院,传承和发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缂丝织造技艺,建设了缂丝文化展览馆宅改有效发挥了政策的叠加效应,规范了农村宅基地管理,让农村换发了新气象、扮靓了新模样,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新动能。
虽是隆冬时节,大鹿庄乡帅村却是一番生机勃勃景象,无论是各个交易市场还是家家户户门前,到处都可以见到红彤彤的辣椒。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已完成花灌木绿化面积52695平方米,植树46595棵。
近年来,大鹿庄乡积极扶持壮大辣椒特色种植产业,促进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特色路径,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崭新画卷正在中山大地徐徐铺展。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全市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工作开始后,小油村联系了闲置宅基地的所有人,给他们讲解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相关政策,村里计划将闲散宅基地充分利用起来,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希望他们支持村里的工作。